原文网址:http://m.cqrb.cn/cqrb/2020-06/29/001/content_182126.htm?from=timeline
本报讯 (记者 张亦筑)我市国家级科研平台再添“新军”!6月28日,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在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交通大学正式揭牌。由此,我市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围绕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与区域特色建设的重要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据了解,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由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发展而来,分别于2002年、2010年获科技部批准,纳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计划。历经多年培育建设,今年3月获科技部与重庆市政府联合批准建设。
截至目前,我市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10个,其中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此次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也是我市时隔近10年再添国家重点实验室。
产品已在全球2000余家医院应用
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智彪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主要以领先国际的超声治疗技术为主线,围绕强声学与声学效应、多模态影像监控与智能精准治疗、超声治疗临床研究与大数据三个研究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需求,成功搭建了以超声治疗为代表的微无创医学学术和技术平台。
“经过3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们已经研制出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医疗设备,获得38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准入,产品出口到26个国家和地区,在英国牛津大学丘吉尔医院、德国波恩大学医院等2000余家医院应用,治疗肿瘤患者超过15万例、非肿瘤患者200余万例。”王智彪介绍,今后,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坚持“立地顶天”的发展定位,在“立地”方面,把原创性超声治疗成果服务于人民健康、经济社会发展,成为高水平人才汇聚、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在“顶天”方面,开展高能声学攻关,聚焦超声外科重大科学问题建设创新平台,持续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保持我国在超声治疗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拥有国际领先的山区桥隧试验平台
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建庭担任实验室主任,主要针对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复杂环境和条件,开展山区桥梁结构行为与控制、山区桥梁智能监测与先进维护、山区隧道力学行为与运营安全三个方向的研究。
“在地形地貌险峻、地质环境复杂、气候条件严酷、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如何安全建桥与防灾减灾?在高温差、高湿差、高盐碱、高紫外线等条件下,如何实现桥梁的安全与耐久使用?在高寒、高地温、高水压、高地震烈度、高地应力等条件下,隧道如何安全建设和运营?……这些都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问题。”周建庭介绍。
据介绍,目前实验室已累计投入超过2.5亿元,建设超过2万平方米的试验场地,打造了国际领先的山区桥隧结构环境/荷载综合试验平台,以及全国领先的隧道及地下结构三维模型试验平台。近5年先后承担纵向科研项目28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8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周建庭表示,今后,实验室还将持续开展科研能力建设,包括建设国际领先的大跨拱桥试验平台、桥梁主动风洞试验平台等,建成完备的山区桥隧高端试验平台,引进培育4-6位院士、长江学者、全国勘察大师等高层次人才,建设三支高水平创新团队,在理论和技术上支撑新的9座世界第一的重大桥梁和隧道工程,持续开展科技创新,继续保持我国拱桥水平世界领先的地位,为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