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网址:http://app.cqrb.cn/html/2020-05-25/366084.html
核心提示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了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重大战略成果。
面对这次“大考”,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中也暴露出疾病控制防疫体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疾控队伍专业化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本次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围绕“如何补齐公共卫生体系中的短板”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府副市长、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屈谦——
六个方面入手,建立科学的应急管理体系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屈谦一刻也没有松懈。“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指出,要切实推进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体系。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科学防控、科学规范’暴露出不少短板和不足,值得我们总结。”
在屈谦看来,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疫情早期预警机制还有待完善。二是对新发传染病的研究还需加强,借鉴专家科学研判的紧密度还需加强。三是在重大疫情面前,社会心理问题的干预需要普遍增强。四是疫情防控过程中,一些地方宽严松紧的把握,以及实时动态推进科学分区分级分类精准防控的能力还需提升。五是疫情支撑保障方面,人员培训、科技攻关、救治体系建设还不配套。
建立科学的应急管理体系,对公共卫生事件至关重要。“我认为要从六个方面入手,分别是科学决策、科学研判、科学防控、科学教学、科学公关、科学建设。”屈谦认为,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首先应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将重大疫情纳入安全风险管控,完善安全委员会职责。
在研判和防控方面,屈谦建议,要建立整体研判与具体研判结合制度,及时成立专家咨询机构,相互学习借鉴,分享经验,切实为依法、科学指挥及时提供建议意见。此外,建立完善分区分级分类精准防控、各方力量联防联控、人民群众群防群控的科学防控机制也十分必要。
疫情发生后,如何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加强教学、研发、队伍建设同样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完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加强医学院校对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卫生应急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加快建立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与临床治疗相协调,药物、医疗器械与科研攻关相统一的机制,千方百计提高疫苗研发应用速度,从根本上预防疫情再次发生。”屈谦说。
全国人大代表、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
确保医院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真能应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人大代表、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带领全院勇于应对。在战“疫”的同时,李秋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行了系统思考,她认为,新冠肺炎的发生对医院的应急处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促使医院不断健全完善应急体系,确保医院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真能应急”。
“疫情发生后,成立救治领导小组和专家组至关重要。”此次疫情,李秋进一步积累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践经验。她认为,及时建立联防联控工作体系,做到在救治工作中环环相扣、各施其职、各负其责,能够从组织系统上保障应急管理的一致性。
“院长作为医院主要领导,在指挥与领导上起关键作用,但也应充分授权,建立起专业负责的指挥系统。”李秋举例,可授权相关副院长负责临床救治工作,授权医务处长负责协调调配医护人力资源,院长则从具体事务中抽出身来,负责全局层面的指挥和协调工作。
“在本次疫情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重视和深思。”李秋说,在新冠肺炎防治过程中,基层医院应急组织体系多为临时成立,由于缺乏定期培训,信息共享和沟通渠道不够畅通,综合应对措施联动性不强,科学处置、决策与联动未充分体现。对此,李秋建议进一步健全医院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在体系中落实各小组工作职责并进行相应的日常演练、培训。
李秋还建议对专业应急管理人员和骨干进行应急知识专题培训,并定期考核。“考核的重点要放在效果评价上,不断积累经验,完善训练方式,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各项工作能够在第一时间铺开”。
同时,她建议,建立现代化远程信息系统平台,打破时间、距离和系统配置硬件统一的问题,通过网络会诊、召开区域内视频会议等方式开展远程救治工作,使医疗救治不因时间、距离和软硬件配置的限制受到影响。(完)
全国人大代表、市中医院副院长李延萍——
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次疫情,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到了‘风口浪尖’。”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大代表、市中医院副院长李延萍一直坚守一线。她认为,疫情既让我们看到了近年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问题。
“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仍然存在,好医院还是聚集在大城市,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仍一定程度存在。”李延萍认为,短板一方面体现在整体上硬件不足,投入不够。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公共卫生人才不足——从专业设立来看,国家3000多所大专院校中,仅约80家开设了公共卫生相关专业或设立相关学院。
“然而,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极高,在医学基础上,还需对公共管理甚至卫生经济学都有所掌握。”李延萍说,高质量人才产出不够,直接导致了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医护人员数量出现缺口。
为此,李延萍建议,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投入力度,布局优质资源,“例如从国家层面,应在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布局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符合标准要求的省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各省市再根据区域特点,划片区再次精细布局。”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立医院也应有所准备。在李延萍看来,公立医院应对突发传染病的硬件设施普遍不足,“这次疫情发生前,有的公立医院甚至没有规范的发热门诊”。她建议,在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建设具备一定规模且符合标准要求的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
在人才培养方面,李延萍建议财政、教育部门设立专项资金,在双一流大学设立公共卫生学院。“我们甚至可以从国家层面,专门设立一所公共卫生大学。”李延萍说,产生这个有些“大胆”的设想,是因为“当前我们非常迫切地需要一个集预防、管理、治疗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平台”。李延萍还建议,加强公共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推动工作进步。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戎蓉——
提升专业化水平 打造疾控体系的精锐之师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戎蓉,一直坚守在疾病预防控制的岗位上。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强弱项、补短板、堵漏洞,改革完善疾控体系成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作为专业人士,这一次戎蓉带着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参加两会,“打铁还需自身硬,完善疾控体系应切实加强疾控队伍专业化水平,并作为重点工作任务,强化落实。”
全程参与疫情防控让戎蓉对当前疾控体系队伍专业化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晰认识。“首先是技术队伍专业化水平低,县区级疾控中心尤为突出。在应对疫情中,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基层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能力严重不足。”
“疾控体系应当是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精锐之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至关重要。”为此戎蓉建议从两个方面着手改善。一是针对疾控工作的特殊性和新时代对疾控工作的新要求,强化各级疾控中心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在疾控队伍的人员结构上加强信息技术、数据统计与分析、消毒与媒介等方面的人才引进,在职称晋升、绩效、岗位级别、基层连续工作年限等方面,制定有效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人员进入各级疾控机构。
二是强化疾控队伍核心能力建设。戎蓉表示,按照现行《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各级疾控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要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加强与之相关的应急演练、岗位练兵等,始终保持疾控队伍常态化的高水平应急处置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校长黄爱龙——
尽快完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以此次疫情为契机,认真检视总结公共卫生体系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快补齐短板,完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尽快提高我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正当其时。”在谈到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时,全国政协委员、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校长黄爱龙开门见山。
在黄爱龙看来,公共卫生是关系到14亿人民身体健康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大事。各级政府应从战略高度对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予以重视,加大公共卫生经费的投入,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
作为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的校长,本次疫情让黄爱龙对深化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一方面要大力加强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提升公共卫生和医学教育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培养,加快建立多学科与医药卫生学科交叉融合,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医疗卫生人才。”
由于长期奋战在传染病学领域,又经历过抗击“非典”,黄爱龙认为,完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迫在眉睫。他说,临床医生往往是最先发现疫情的人,应该建立临床医生向国家疾控中心网络直报的体系和渠道,减少中间环节,确保国家疾控系统可以获得基层一手信息,及时进行研判分析。同时要改革传统的基于病种的疾病直报系统,建立以症状为核心的报告系统。
黄爱龙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谈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体现了国家对公共卫生的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不是狭义的概念,也不单是医疗卫生部门的任务,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全社会持之以恒重视、支持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