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信息

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

媒体重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重医  >  正文

重庆晨报:刚做完肺部手术的他冲在疫情一线 所管辖危重症病区连续22天0病亡

发布时间:2020-03-19阅读量:[]

原文网址:https://www.cqcb.com/hot/2020-03-19/2270049_pc.html


1_副本.jpg

55岁年纪、162cm的身高、100来斤的“娇小”身材,走起路来步履生风,每天早晨7点刚过就“全副武装”出现在管辖的重症病区,他就是重庆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医疗组组长、专家组组长、重医附二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杜先智。今年3月,杜先智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去一线是医者本能,也是党员责任

2_副本.jpg

疫情发生后,得知重医附二院要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中挑选医护人员组建援鄂医疗队,杜先智第一个主动报名。

实际上,一年半之前,他才经历过一次肺部手术,身体已不及从前。此外,杜先智家中还有90岁高龄的母亲和已患重度阿尔茨海默病失智卧床的岳母。

“身体和家庭可以靠时间慢慢调整、弥补,但疫情不等人。我是一名具有31年党龄的老党员,还是一名内科医生,必须要有大局观念和使命担当。”杜先智说。

2月2日医疗队前往武汉,他同116名队员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重症两病区,担 任两病区大主任、国家医疗队联合专家组成员。

“到达武汉后,我们随即接管了2个重症病区80个病人,工作强度大。”杜先智说,最初的日子里,他忙得团团转:整合医疗资源、建立医疗护理模式、制定感控流程、督促院方补齐医疗设备、组织重医附二院后方远程会诊……此外,他还要负责协调防护物资、协调患者检查。

每天一大早他就穿上防护服扎进病区,查看、评估病情。由于大量呼吸内科常用物资都相对缺乏,插管没有胸引管,他便就地取材,用深静脉导管代替;为了救治一个纵膈气肿患者,他连匆忙吃饭间歇手机都不离手,反复地联系院方协调设备。

想耗尽平生所学,让患者得到救治

3_副本.jpg

“您好,我们是重庆的医生,您今天好吗?”走进病房,医疗组长杜先智跟患者打招呼,他认真询问患者病情,查看患者CT片,研究讨论制定进一步医疗护理整体对策。每查房一个患者,他们都和患者聊天、拉家常,关心鼓舞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更好地救治新冠肺患者。

“你们一定要有信心,党和国家调集了全国的医务人员来帮助你们,我们都是呼吸科和重症医学科的专业人员,而且我跟你们一样的年纪,和你们一样面对病毒,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一起走出这栋大楼”。

在患者心中,杜先智医术高、有亲和力。所以,只要看到杜先智,患者就会特别安心。

“每当走进隔离区,特别是看到患者难受的样子,我就想耗尽平生所学,帮助他们得到救治。”杜先智说,忙碌完外面的工作,哪怕只有一丁点儿时间,他都会换上防护装备,来回穿梭在隔离区的两层楼,查看病区的患者,一待就是4小时,防护服湿了一层又一层,护目镜的雾气散了又聚起。

“杜主任,看到您走过来,我心里踏实多了!”“谢谢您杜主任,没有您,我可能坚持不下去了!”“感谢医疗队,感谢重医附二院呼吸内科的杜主任,等我好了,一定要到重庆找您,当面道谢!”……每当路过病房时,时不时都能听到患者们发自内心地感谢。杜先智说,每当看到这一幕幕,再苦再累觉得都值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始终当好大家的“保护伞”。

截至3月19日,杜先智带领团队已收治危重患者近125人次,已有13名危重患者转出危重病区,50名患者已出院,所管辖的危重症病区实现了连续22天0病亡的良好态势。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陈竹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