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信息

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

重医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重医故事  >  正文

聚焦·百年宽仁 | 第3期 年少入巴渝 古稀仍守医路无悔 ——记我国著名消化内科专家沈鼎明教授

发布时间:2020-09-01阅读量:[]

原文网址: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3338&newsId=2915281&staticUrl=https%3A%2F%2Ft.cqcb.com%2F2iukl&from=timeline


[聚焦·百年宽仁]开栏语:

一座医院的历史,写在院志上是一段浓缩的文字,奉献给祖国的是闪烁光芒的医学明珠,载入史册的是永远铭记的丰碑。

百年宽仁,横跨世纪,穿越硝烟,历经洗礼。128年的岁月,沉淀着每一位宽仁人的努力与奋斗,镌刻了医院发展的风雨兼程。当我们抚摸历史沧桑,追忆杏林春秋,一位位医学泰斗闪耀时空,一段段动人心魄的医学传奇跃然眼前。

上游新闻开设《聚焦·百年宽仁》专栏,与大家一起追忆医学传奇人物,追寻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附属第二医院“百年宽仁”的历史足迹,传承弘扬“西迁精神”。

1955年,沈鼎明25岁,方是青春年少踌躇满志之时。当西迁的集结号吹响,他毅然收拾行囊踏上征程,怀抱着行医济世的初心与梦想,与西迁大部队一起奔赴重庆。他将根扎在巴渝大地,全力奋战在消化内科临床一线,从只有一根胃镜的胃镜室开始了艰难的建科之路……时光荏苒,60多年过去,当年的青春年少已成韶华白首,但甘洒青春为家国的赤子之心从未改变……

人物名片》》

84年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jpg

沈鼎明,我国著名消化内科专家

1932年生于上海市,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曾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华山医院住院医师及助教,1958年响应号召支援内地建设调至重庆医学院(现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历任重医附二院内科主治医师、内科副主任及内科主任、教授,现为消化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被评为重庆市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11年获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贡献奖,2019年获重庆市医学会颁发终身成就奖。

作为重医附二院消化内科的奠基人,沈鼎明教授从事内科消化病临床及研究工作40年,取得显著成绩。1979年建立消化内科胃镜室,开展胃镜检查,80年代中期率先在重庆市开展食管曲张静脉硬化治疗,90年代在重庆市首先引进食道及上消化道的动力测定和食管24小时pH监测技术,对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诊断平台。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级科研项目4项。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8部。

从小耳濡目染父亲行医路

怀抱从医初心西迁重庆

1932年,出生在上海的沈鼎明从小成绩优异,毕业后被分配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山医院,那里医疗教学资源丰富,对学习提高十分有利,是医生们理想的奋斗之所。相比之下,相隔千里的重庆,医疗条件落后、人才匮乏,对医学深造极为不利。也正因如此,1955年国务院决定将沿海地区一些高校全部或部分迁至内地,以改变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校布局不合理状况,经中央批准,上医抽调部分力量建设重庆医学院。那时,沈鼎明25岁,踏入华山医院不到三年,刚潜入这片优渥的知识海洋。

(1955年6月于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的实习医生结业时集体照 第三排左二)

接到号召支援内地、建设重医的指令时,他毫不犹豫地报上名,彼时的他却因此陷入顾小家还是为大家的两难之中:妻子刚刚生下女儿,正是需要支持与照顾的时候;母亲患有高血压面神经麻痹,常年需要就医检查,身边不能无人陪伴,家人们都希望他留在上海。如果留在华山医院,家人得以照料,个人也能获得极好的发展,面对优劣如此明显的选择,沈鼎明仍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放弃不了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

怀想当初报考医学院时的初心,一是为了继承父亲的衣钵,二是在目睹祖母病逝后,他便暗下决心要走上医学之路。沈鼎明的父亲是位留德医学博士,是当时难得的高学历人才,救治过许多患者,很是受人尊敬。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的行医之路,沈鼎明对医生这份职业充满了崇敬。中学时,祖母不幸患上鼻咽癌,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头痛耳聋,万分痛苦,父亲也无能为力,让沈鼎明感叹人类在医疗技术上的远远不足,立誓竭尽自己所能让更多的人不因患病而生死离别。

经过半年多的思索考量,沈鼎明安顿好一家老小,下定决心只身前往重庆就职。这一去便是40余年,直到2005年,他以73岁高龄退休,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奉献给重医附二院。

只有一根胃镜的胃镜室

艰苦环境中成就辉煌

收拾行囊,辗转多日终于到达重庆。那是1958年10月的一天,重庆的天气依然炎热,沈鼎明来到医院报到,“那时的重医附二院只有两栋楼,内科和外科在一起,1~2层是内科,3~4层是外科,整个大内科只有几十张病床。”回忆起初到医院时的场景,沈鼎明依然历历在目,但这艰苦的条件并没有让他退缩,一心扎进了教学、临床与科研工作中。

(1963年沈鼎明在生化教研室学习 第一排左一)

1975年,医院设立消化内科学组;1978年,消化内科科室成立,沈鼎明任科室主任。他的搭档消化内科副主任吴显才教授回忆道,“设立初期,科室的技术设施配备仍然不足,在老主任(沈鼎明)的带领下,1979年科室筹建了胃镜室,却只有1根胃镜。老主任和另外一名医生轮流做胃镜,由于检查人数多,在保证消毒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加快胃镜检查的速度。”

(沈鼎明参加重医附二院一百周年纪念活动 右一)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沈鼎明丝毫没有放松对临床工作的标准,制定了疑难病症与死亡病例的每周例会,并收集大量资料组织学习、分析,力争为患者谋得最佳治疗方案。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着科室成员率先在重庆开展食管曲张静脉硬化治疗;创建消化实验室,筛选肝纤维化和肝癌的血清标志物,以联合检测方式在全市推广应用。上世纪90年代在重庆首先引进食道及上消化道的动力测定和食管24小时PH监测技术,为诊断提供了新的诊断平台。

75年重匚附二医院与工农兵学员于内江基地教育点.jpg

(1975年在重医附二院与工农兵学员于内江基地教育点 第一排左四)

在一代代上医人的支援中,在一批批重医人的奉献里,重医附二院消化内科发展成为医疗技术实力雄厚、临床服务能力和教学科研成绩突出的位居西部领先行列的学科,是重庆市首批重点学科,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重庆市消化内镜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重庆市肝病治疗研究中心核心科室、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中国食管胃静脉曲张诊治规范基地、重庆市护理学会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消化病药物)、重庆市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治疗研究中心。

顺应时代发展

带领消化内科人一生求“变”

上世纪70年代,川渝两地人民深受肝腹水之苦,许多患者都是大着肚子走进医院,肚胀、纳差、下肢浮肿,随着腹水的增多,严重者难以平卧,呼吸困难,引起呼吸、心率病理性改变,却没有较好的医治方法。沈鼎明派副手吴显才前去天津学习,在科室开展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技术,将患者的腹水抽出,经过滤、浓缩后,再将腹水经静脉回输到体内,以缓解患者症状。

肝腹水是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也是典型的疑难病,同时也是肝硬化晚期的典型并发症。为了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难题,沈鼎明成功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那时医院肝病酶学诊断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通过肝病(主要是肝癌)酶学研究项目申报的中标经费,科室修建起消化病实验室,致力于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癌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拥有了可以研究的医学设备,各项科研项目得以推进,完成工作后沈鼎明与同事们便一头钻进实验室里,主要从事肝癌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异质体、α-L-岩藻糖苷酶、酸性同工铁蛋白、异常凝血酶原等的研究,用无私的真情与奋斗的汗水丰富着消化病癌谱。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率先在国内建立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和肝癌血清标志物检测的方法及临床应用,对肝纤维化的诊断,肝癌的早期诊断、鉴别、监测随访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迄今仍然为各医院广泛使用。

(1982年举办消化学习班 第一排左四)

如今,面对一直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重医附二院率先开展经球囊导管阻塞下逆行闭塞静脉曲张术(BRTO),通过脾动脉栓塞术、经颈内静脉肝内门腔静脉支架置入分流术(TIPS)、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等减轻静脉曲张并止血,形成了以HVPG、增强CT和门脉血管成像为术前决策指导,内镜下规范化EVL、EIS、改良三明治组织胶注射技术和/或BRTO辅助为主要治疗方法,TIPS和外科手术为挽救措施的诊疗体系。介入治疗的出现,不单大大减轻了手术带来的风险,还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业成于精专,功在于求变。沈鼎明40年余年奋战在内科消化病临床及研究工作第一线,为治愈患者病痛不断推陈出新,带领科室求新求变。

以身作则桃李满园

愿做培养下一代的垫脚石

“我从小在重庆长大,姐姐在上海读完小学也接来了这里。”二女儿沈坚从小在父亲身边长大,深受父亲的影响,“家父很少训斥我,但在为人处事和学业上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父亲十分平易近人,心里充满了爱,尽管很少用语言表达,但在行动上他的关爱我处处可以体会到。印象中父亲对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周末、假日经常看见他修改论文,替学生或住院医生修改英文文献翻译稿,帮助他们提高英文阅读水平。”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下,沈坚也选择了从事医疗工作,执着于对医学科研和临床病理事业的追求。

WechatIMG6.jpeg

(沈鼎明与妻子合照)

在学生冯晓霞眼里,老师沈鼎明谦和、温煦,话不多,时时刻刻以身作则的严谨风范,成为学生们的典范。跟随老师多年,她从未见过沈老师发火,却是以严于律己的风范约束着科室成员们,为了照顾学生们的身体,还会让师母下厨,做上许多好吃的上海菜招待大家。在他的耐心培养与呵护下,先后培养消化内科硕士研究生13名,博士研究生8名,博士后1名。

屏幕快照 2020-08-31 下午12.54.58.png

(2006年携部分研究生与参会同道们合影 第一排左二)

退休后,沈鼎明仍坚持在临床第一线,有时做胃镜检查,一坐就是大半天不起身。他说,作为医学院校,临床医疗、教学工作、医疗技术创新同等重要,我热爱着消化专业,愿在力所能及范围继续做好工作,为培养下一代做出贡献,成为他们的垫脚石,让重医消化专业走上新高度。

科室链接》》》

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WechatIMG15_meitu_1.jpg

重医附二院消化内科于70年代由原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著名的老一辈消化内科专家徐葆元、沈鼎明等教授牵头组建,经过近40年的辛勤耕耘和不断创新,在现任学科带头人梅浙川教授和何松教授的带领下,消化内科已发展成为医疗技术实力雄厚、临床服务能力和教学科研成绩突出的位居西部领先行列的学科,在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名中位居41名。目前年门诊量6万余人次,年住院患者5000余人次,年胃肠镜诊疗近4万人次。科室在渝中院区、江南院区均开设门诊部、住院部和消化内镜中心。在肝病晚期并发症综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及组织胶注射治疗、人工肝、TIPS、TACE等)、食管疾病的综合诊疗、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诊疗、胆胰疾病的内镜下微创治疗以及上消化道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急危重症的治疗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其中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在重庆地区手术量最大、操作最为规范、综合水平最高,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诊疗水平在重庆市亦名列前茅。拥有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三级医疗队伍及训练有素的护理队伍,能胜任消化内科各种疾病的诊疗及护理工作。

科室拥有1支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主体的学术造诣高的队伍,先后有10名医护人员赴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研修学习,目前有重庆市第二批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10名。科室有医生29名,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生9名,全部具有研究生学位,博士占89.65%;护士50人,内镜专科护士13名,PICC专科护士4名,ICU专科护士1名,伤口造口师1名。

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项,国家重点专项1项,省部级科研基金40余项,获得资助经费1300余万,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2项,重庆市科技进步奖8项。近10年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SCI 论文70余篇。为国家培养医学硕士160余名,博士30余名,博士后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