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信息

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

医院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院要闻  >  正文

4.26万援鄂医疗队员战疫一线科学防护 零感染是这样实现的

发布时间:2020-03-24阅读量:[]

    原文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p02gv-TJOE4s1WCY0aGR-Q


3月2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以《4.26万援鄂医疗队员战疫一线科学防护 零感染是这样实现的》为题报道了抗疫前线医疗队如何通过科学防护,实现“零感染”的目标,并介绍了我院援武汉医疗队的院感工作。



 
全文如下:
4.26万援鄂医疗队员战疫一线科学防护
零感染是这样实现的


3月15日,在湖北省中医院花园山院区,工作人员在急诊输液区消毒。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两位医疗队员正严格按照墙上张贴的穿防护服步骤图穿防护服。

(受访者范娟供图)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3月17日,各地驰援湖北的医疗队员开始分批撤离。一同带回家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26万名援鄂医疗队员“零感染”的好消息。
在抗击病毒的最前线,如何确保所有医疗队员不被感染?“零感染”的成绩来之不易,它离不开科学防护,也离不开众志成城。
先培训再上岗 守住医疗队员的安全防线
“院感”,是这次疫情防控中人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
“院感”全称为医院感染管理,主要指预防和控制医护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的感染。若是院感防控做不到位,不仅会导致医护人员感染,削弱医疗救治力量,还会加剧其他患者感染风险。
“各地援鄂医疗队员通常来自不同科室,感染科的医生护士并不占多数,其它科的医护人员难免对新发传染病防护不熟悉,因此做好培训是第一步。”重庆市第四批援助武汉医疗队员、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钱克莉目前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任院感专职医生,她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援鄂医疗队员是如何接受“岗前培训”的。
“我们到武汉的第二天,李六亿教授就给我们做了半天的培训,讲疫情中的感染防控和个人防护。”钱克莉说,培训考核共两天时间,专家指导是第一项。
在武汉,有一支国家卫健委派出的感染控制专家团队,他们需要在每一支医疗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专门对医疗队员进行感染控制和防护工作培训,使他们能够做好防护,避免感染,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感专家吴安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感专家李六亿等都是专家团队成员。
作为较早到达武汉的中央赴湖北指导组医疗救治组成员之一,吴安华已驻守武汉两个月有余,其间做了100多场防护培训,培训了超过1.4万名医护人员。他和专家组发布了院感指南,并确立了“先培训再上岗”的原则,这在保证医护人员“零感染”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战场上没有失误重来的机会,必须熟能生巧,唯一途径就是反复练习。“我们这批有170多人,五六个人一组进行分组练习,主要就是穿脱防护服的演练。”钱克莉告诉记者,穿脱一次防护服需要花费1个多小时,医疗队员们刚来武汉培训时每天练习穿脱至少七八次,有人甚至从起床一直练到晚上睡觉,就是为了牢记各个步骤,做得规范到位。
“有的队员把自己捂得过于严实,这样反而不对。”钱克莉说,一些年轻护士经验少,容易紧张,除了戴N95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外,还把防护服拉到鼻子处,容易导致憋气头晕,“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还要讲清防护原理和方法,用事实消除他们的顾虑。”
“防护没有诀窍,一切都是规范动作,就是要严格严格再严格。”3月19日,前一天晚上刚刚随队返程的福建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成员、武夷山市立医院ICU科护士长吴美莲告诉记者,从2月4日抵达武汉到2月7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开舱”这3天时间,他们队里的医疗队员一边学理论、了解新冠肺炎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一边练实操、学习穿脱防护服、戴帽戴口罩等,医疗队的院感医生全程指导,“不严格防护就是不要命,所以必须考核合格后才能上战场。”
严执行强监督 不给病毒可乘之机
“目前驰援湖北、驰援武汉的外地医务工作者几乎是零感染,您觉得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什么?”在3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里,主持人白岩松连线院感专家吴安华时问道。
“一个是医疗队管理得好,政府组织得好,选派的医疗队员也都比较熟悉业务。另外,医疗队的培训、医疗队员的练习和相应的监督检查、防护做得到位,(能做到零感染)和这些是分不开的。”吴安华说。
“领防护服时注意选择大小型号,脱的时候动作务必轻柔、再轻柔”“口罩气密性检查没有?来,我看看你的鼻夹塑形”“头发要捋好,一丝都不能暴露”……为了把好防控的每一道程序、堵住每一个漏洞,这样的动作和叮嘱,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一院)感染管理科专职医生周泓羽每天都在重复着。
如果说医护人员是冲在最前方、与病毒正面交手的战士,那院感医生可以算得上是战士的“守护者”。只有指导、监督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标准做到位,才能不给病毒留下可乘之机。
2月13日,来自重医附一院的160名医护人员作为重庆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到达武汉,整建制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的第10和第11重症病区。感染控制的绝对重要性,队员的关注和期望……对担任医疗队院感组负责人的周泓羽来说,这些都是很大的压力。
院感防控是“100-1=0”的事,一点松懈疏忽都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周泓羽告诉记者,她最担心的是队员们操作熟练后反倒放松了防控意识。“周医生每天都会在我们的微信群里发‘感控提醒’,事无巨细,提醒内容也会每天更新,生怕我们麻痹大意。”重庆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员、重医附一院医生王越说,院感组的指导和监督贯穿每一个环节,从防护隔离服的穿脱检查、手部清洗消杀到医疗废弃物的处理、胶鞋的消毒与摆放,从医院到驻地酒店,从缓冲区到污染区再到进行气管插管、拔管等高风险操作的ICU病房,都有院感组的身影。此外,武汉市第一医院也安排了督导员,与院感组共同守好感控防线。
不只是院感医生,每一位医护人员、管理人员都是院感要求的执行者和督促者。“我是医疗队200名护士的‘管家’,要对他们的安全负责。”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范卫新是江苏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护理组组长,2月9日抵达武汉后立即投入到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2号舱的前期筹备工作。
分区、分组负责,将防护责任落实到人。“我们所在的方舱医院分6个区,有560张床位,共100名医生、200名护士。”范卫新牵头制定了近乎严苛的院感防控监督机制,将责任落实到6个区域、10个组,在做好护理人员的防护培训工作、督促护士认真执行防护服穿脱操作规程的同时,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并整改到位。
上下齐心 共同守护白衣战士
在疫区中心武汉,感染的风险并不仅仅来自医疗过程,饮食、住宿、交通等环节同样不容忽视。
“我们医疗队员能安全战斗到底,离不开武汉的有力保障。”谈到“零感染”,王越觉得这不只是因为医护人员防护做得到位,背后还离不开来自各方力量的支持。
除了技能储备,医疗队员还需要进行体能储备,吃好睡好休息好是提高免疫力的关键。“我们6小时一班,三班倒,上夜班的话第二天可以休息一天。”江苏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宝应县射阳湖镇中心卫生院护士范娟告诉记者,起初是抱着“吃苦”的心去武汉的,虽然救治工作确实辛苦,但在其他方面,武汉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生活照顾,“因为2月天气冷,他们还专门送来了小暖炉。吃饭的话每餐至少六个菜,队里还特意请来了江苏的大厨给我们加餐,做家乡菜。”
为保护关爱一线医务工作者,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印发通知,从薪酬待遇、工伤认定、职称评聘、生活保障、轮休休整、心理调适、人文关怀等十个方面出台了10项措施。对各地援汉医疗队,武汉市用心全力做好接待协调和生活保障工作,免除白衣战士们的后顾之忧。
“今天是我们医疗队入驻武汉第三十天,感谢你们一个月来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让我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救治工作中去。”撤离武汉前,四川省第二批援汉医疗队队长黎旭代表医疗队向服务保障组组长、武汉市江汉区人武部副部长张志国递交了感谢信。
不仅是医院,驻地的防护工作同样不容疏忽。为做好对四川省第二批援汉医疗队员的后方支持,服务保障人员每天对酒店公共场所消毒8次以上;医护人员下班后,为他们进行体温检测和全身消杀;结合医护人员每日上下班时间,安排34台次车辆全程保障交通出行,随叫随到。
周泓羽告诉记者,他们医疗队从方舱医院回到驻地,有一整套感控流程,包括入口全身喷洒消毒,手部、面部精细消毒、随身物品消毒、更换口罩、脱衣区脱外出服、穿衣区穿内区服、房间污染区再次脱衣、半污染区清洁全身,最后,才能换上干净衣物,进入房间的清洁区休息。
“注意,脱防护服的时候再轻一点”“电梯已有4人,下一趟再上”……在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驻地,四川省人民医院超声科医生、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党支部纪检委员敬勇每天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提醒从医院下班回驻地的医疗队员。
严明的纪律是打胜仗的有力保障。“监督工作做好了,防护纪律才能到位,后勤保障才能顺畅,队员们才能在医院心无旁骛地开展工作。”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党支部书记王学杰说。
多名接受记者采访的援鄂医疗队员表示,除了武汉当地的工作人员外,患者们的理解、关心和照顾也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甚至保护着他们。王越在她给武汉的“情书”里写道:“‘医生,我们隔远一点。’这是我在你的病房里听到的第一句话。当时我心头一暖,向前一大步,握住那位病人的手说:‘别怕,我们穿成这样就是为了能靠近你们呀。’”
专业的医疗防护物资是医疗队员不可或缺的“护甲”,但湖北作为全国疫情中心,恰恰是医用防护物资需求量最大、却又最紧缺的地方。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物资需求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各地医疗队在驰援湖北时也都带去了储备物资,各级各部门在短时间内调集了大量防护物资投往一线,与此同时,社会各界积极筹集捐赠,不少企业加班加点甚至“转行”生产防护物资。仅以口罩为例,截至2月29日,医用N95口罩日产能、日产量已分别达到196万只、166万只,有效解决了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需求。
从除夕首批医疗队连夜出征,到现在医疗队陆续离开湖北、离开武汉,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各地派出的340多支医疗队、4.26万名医护人员全部平安——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有多难?
白衣战士是离病毒最近的人,也可以说是最可能被感染的人。零感染背后,是医护人员时刻绷紧的神经、滴水不漏的防护,是他们被口罩勒红的脸、洗皴的手。
感染控制是系统工程,科学指导、严格执行和充足的物资保障缺一不可。零感染背后,是卫生部门和院感专家的专业护航,是各医疗队的规范操作,也是全国上下一条心、一盘棋的守望相助。
“谢谢你们,为我们拼过命!”武汉市民的这句话道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谢谢你们,安全归来!”医护人员平安,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