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重医附属永川医院ICU副护士长周平,被调往抗疫一线任新冠肺炎重症病房护士长。 在长达1个月的坚守中,她“降服”不肯吃喝还打人的“老顽童”,把隔离病房里“老小孩”变成“乖小孩”。
39岁的周平刚从抗疫一线退下来轮休,聊起这一个月的点点滴滴,她忍不住湿了眼眶。
病房里有一名特殊的患者——一位姓邓的老爷爷,89岁,患有阿尔茨海默症。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和治疗下,邓爷爷3月4日已被治愈出院,结束了一个多月的隔离治疗。 “这个‘老顽童’,情绪一激动会打人!”3月7日,周平讲述这段故事时仍心有余悸,“他把护士的面罩都差点打掉了!”这是周平在病房护理中遇到的最大挑战 除此之外,几乎所有的治疗和进食,他都不会主动配合。因为患者的特殊性,每天的护理周平都要亲自上阵。 刚入院时,邓爷爷闹得实在没办法,就会按照医生的嘱咐给他注射镇静药物。但是年轻护士对剂量掌握不稳,再加上要防邓爷爷突然的“袭击”,每次都是她亲自上,并密切观察老人用药后的状态。 “我也怕他搞突然袭击,难道怕就打退堂鼓吗?”周平说,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她经常特意抽空协助护士护理邓爷爷。“我不可能让年轻人自己上,必须在我的视线里,我才放心!” 邓爷爷清醒时有自主进食的能力,但他不肯吃。当他不清醒时,护士喂他也不肯吞咽。这把护士急坏了,毕竟营养跟不上,就没有和病魔斗争的体力。 刚开始,为保证营养,进食只好插胃管打进去。周平担心邓爷爷搞“突然袭击”,每次需要插胃管时也是她自己上。 “不计生死地奔赴而来,我一定要保证他们一个不少的凯旋。”周平说对一线护士要求严,护士穿好防护服进隔离房前,都必须要经她检查。
除照看邓爷爷的正常起居以外,周平每天还会抽时间到病房跟老人讲笑话,拍拍他的肩膀,或者握住他们枯瘦的双手亲近,还带着他在病房的走廊遛弯。 接触多了,周平摸索出一套制服“老顽童”的“套路”。 “就是像小孩儿一样哄!”周平说,护理“老小孩”这一招非常有效。 慢慢地,她像带孩子一样和邓爷爷讲规矩:要吃饭才可以玩游戏,要配合治疗才可以两小时遛一次弯。大约10天之后,她和老人混熟,老人也乖乖听话。 每次配合之后,护士会许诺两小时后遛弯。邓爷爷也特别较真,每过一阵就会问“还有好久嘛”“莫骗我说时间没到哦”。 “真得像妈妈一样耐心。”周平说。老人出院时已很听护士的话,连家人看来都非常吃惊,“平时在家闹,家人都没办法,直到闹累了才歇。” 截至目前,该院重症病房共收治了13名患者,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目前在院治疗的仅剩1名83岁的老人。
邓爷爷一家是合川人。2月6日,邓爷爷和老伴吴婆婆在合川被确诊新冠肺炎后,次日转入重医附属永川医院。 2月12日,吴婆婆病情从重型发展至危重型。随后,经医院医务人员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吴婆婆病情好转直至2月25日出院。 出院前的2月19日时,周平在查房时得知这天是吴婆婆84岁生日,但由于病情不容乐观,并没有庆祝。 不过在出院这天,周平组织隔离病房6名医护人员为吴婆婆补上了这个特别的生日。 得知老伴儿要出院,邓爷爷既高兴又不舍。在医护人员的搀扶下,他来到吴奶奶床旁,和医护人员们一起唱生日歌、吃长寿面、许愿、吹蜡烛。 “我恁大岁数,也没什么愿望,谢谢你们救了我和老头儿一命。”吹灭蜡烛,吴婆婆感动得哭了起来。一旁的护士连忙轻拍着吴婆婆的后背安慰,让她给大伙儿分蛋糕以转移情绪。 望着细心的护士给老伴儿喂着长寿面,吴婆婆叮嘱说:“你要听医生护士的话,他们救了我们,还买蛋糕、送吃的,他们很辛苦。” 邓爷爷听着老伴儿说话,笑咪咪的说了一句:“这蛋糕好吃。” 吴婆婆出院临走时,又转回病房看了一眼老伴。面对周平的劝慰,她说:“给你们添麻烦了,他在这里治病,我放心得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