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信息

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

医院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院要闻  >  正文

致敬逆行者丨老党员杜先智:当好队员和患者的“保护伞”

发布时间:2020-02-25来源: 附属第二医院 阅读量:[]

原文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l638LMG-HWWviQmFh0r-2Q

55岁年纪、162cm的身高、100来斤的“娇小”身材,走起路来步履生风,每天早晨7点刚过就“全副武装”出现在管辖的重症病区;一双严谨坚定又不失温柔笑意的双眼,随时敏锐地洞察着患者的病情变化,温暖抚平每一张焦虑、期待的面孔。他,就是重庆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医疗组组长、专家组组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国家医疗队联合专家组成员,重医附二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杜先智,一名忠诚担当的党员医生。


作为医者,他用身体挡在病毒面前,用双手托起患者生的希望;作为党员,他把初心写在行动中,把使命印在了医疗岗位上。


勇士逆行 党员带头

“去一线是医者本能,也是党员责任”


接触过杜先智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做多说少”的行动派。


市卫健委下达指示后,重医附二院党委立即着手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中挑选医护人员组建援鄂医疗队。得知这一消息,杜先智第一个主动报名的,完全没考虑20个月前自己动过一次肺部手术,身体已不及从前,而且家中还有90高龄的母亲和已患重度阿尔茨海默病失智卧床的岳母。“身体和家庭可以靠时间慢慢调整、弥补,但疫情不等人。我是一名具有31年党龄的老党员,还是一名内科医生,必须要有大局观念和使命担当。”杜先智这样说道。


为了更有效的抢救新冠感染患者,在抵达武汉第一天,杜先智就持续工作到凌晨1点多。接下来的18天里,杜先智每天6点准时起床,晚上11点过才能回到房间,累计已超过320个小时工时。在这段时间里,从整合医疗资源、建立医疗护理模式、制定感控流程、督促院方补齐医疗设备、组织重医附二院后方远程会诊,“话不多,性子直”的杜先智总是带头加班,听不到他一句抱怨的话,每天早八点晨交班,晚八点驻地集中会诊,成了雷打不动的事情。


“普通医生下夜班还能休息,但杜主任半个月里没有一天休息。”队员们敬佩地说。从接管一个病区再到后来的两个,作为医疗队里年龄最大、职称最高的大家长,除了医疗工作,杜先智还负责协调防护物资,协调患者检查。他身先士卒,一头扎到工作中,全然不顾手术后医生对他的医嘱:保证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休息。


心系病患 事必躬亲

“除了基础查房,也是为了让他们安心”


对患者来说,只要看到杜先智,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让人感到安心。


带着这份信任,忙碌完外面的工作,哪怕只有一丁点儿时间,杜先智都会换上防护装备,来回穿梭在隔离区的两层楼,查看2个病区的74名患者,一待就是4小时,防护服湿了一层又一层,护目镜的雾气散了又聚起。“来,左手前臂向内弯曲,一下、两下、三下…”看到患有脑梗塞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杜先智走上前,拖着对方的胳膊,手把手指导侧肢体运动,帮助做好康复训练。转个身,他拿起邻床的CT,斜着眼睛,努力地透过没有雾气的一角观察,弯下身体告知病情的走向,时不时还握起患者的手,疏导她焦躁的情绪。


“每当走进隔离区患者,特别是看到他们难受的样子,我就想耗尽平生所学,帮助他们得到救治。”正是时刻心系患者的小举动,接管病区18天以来,杜先智带领的团队帮助13名危重患者转为轻型继而转出危重病区,1例重症病人出院,6名患者即将出院,从2月12日至今,病房实现了病亡率为0的良好医疗态势。


“杜主任,看到您走过来,我心里踏实多了!”“谢谢您杜主任,没有您,我可能坚持不下去了!”“感谢医疗队,感谢重医附二院呼吸内科的杜主任,等我好了,一定要到重庆找您,当面道谢!”……每当路过病房时,时不时都能听到患者们发自内心地感谢。杜先智说,每当看到这一幕幕,再苦再累觉得都值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始终当好大家的“保护伞”。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杜先智坚信,只要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疫情终将过去,春天必会到来。那时候,他要高兴地脱下口罩和防护服,带着队员们平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