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信息

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

医院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院要闻  >  正文

重庆市新冠肺炎防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郭述良:与“疫”魔竞速 守住重庆

发布时间:2020-02-23阅读量:[]

     当下,阻击新冠肺炎的战“疫”正酣,医护人员在不同的“战场”,履行着相同的使命。


      在重庆这个主“战场”上,有这样一位白衣“逆行”者,以一身白衣,舍一己安危,守一方平安,他就是重庆市新冠肺炎防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重医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郭述良。



“如果我们一睡下,病人就可能永远睡过去了”


凭借多次担任重庆市(与呼吸相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的“硬核”实力,郭述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被重庆市任命为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协同制定相关政策并指导集中救治医院的抗疫工作,并担任涉外定点医院重医附一院和重庆市四大集中救治中心之一的黔江片区救治专家组组长。


2月13日,郭述良临危受命,前往重庆市疫情和患者病情最为严重的万州片区担任救治专家组组长,并带领专家组开展了两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的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技术和首例炎症因子风暴血浆置换技术。


患者李明(化名),1月20日从武汉返回重庆,1月30日因发烧、咳嗽转入万州三峡中心医院危重型病房。2月14日凌晨7点,李明病情加重,出现了严重的呼吸窘迫,需要靠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实施插管治疗。2月16日上午10点,郭述良在小组查房时发现,李明各项指标出现明显异常,“血压靠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在维持,情况非常危险!”


傍晚6点,李明病情再次恶化,经积极处理后一度稍有好转。郭述良和专家们商定,必须尽快给李明上ECMO,一场持续12小时的生死争夺战就此打响——


晚上9点,经重庆市卫健委紧急调动,一台ECMO机器和专家团队紧急赶往万州。


晚上11点,病人情况进一步恶化!郭述良一边与专家们会诊讨论病情、一边实施抢救,一直持续到17日凌晨0点30分。随着优化呼吸机参数、调控患者血气pH值等急救措施的实施,李明血气里的二氧化碳降到120毫米汞柱,pH值恢复到7.18,氧饱和度升高到84-86%,病情相对稳定了下来,为上ECMO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机会。


17日凌晨3点,经专家团队的共同努力,ECMO终于转起来。


18日早上6点,郭述良拿到李明的最新指标数据,氧饱和度升高到92%,病情明显改善。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郭述良称,这就像打仗,必须分秒必争,“如果我们一睡下,病人就可能永远睡过去了。”


之后,在郭述良的带领下,万州地区又实施了第二例ECMO技术。与此同时,人工肾、肺复张、血流动力学监测、俯卧位通气、肺超声等一系列技术也在医院大量开展起来,关键核心救治技术的运用,为重型、危重型患者构筑起了生命支持与保护屏障。



把自己当“病人”在医院里走了3个小时,体验就诊救治流


1月26日,郭述良接到任黔江地区“新冠”救治中心市级专家组组长指令,立即从重庆出发抵达黔江区中心医院。


从带队考察黔江中心医院儿童医院,确立该院成为新冠肺炎救治中心,到指导医院各关键环节的改建,全力筹集硬件设备、补充物资、调配人员,短短3天时间内,从零开始,郭述良带领专家团队会同当地政府和医院打造的集中救治中心,实现了高标准、高规范接收病人的重大突破。


在中心运行之前,郭述良把自己当“病人”在医院里走了3个小时,沿门诊预检、发热和急性呼吸道感染门诊、CT检查室、疑似患者病房、确诊普通病房、确诊重症病房和抗“新冠”指挥中心等路线,作最后的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救治中心安全、合理、有序、高效运行。


同时,在以郭述良为首的专家组推动下,黔江片区“新冠”肺炎救诊中心指挥室建成并投入使用,指挥室安装了多媒体交互式视频,接通了5G,为专家组非接触式诊察病人、与病人沟通、会诊和讨论病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该方式也在重庆市四大救治中心推广应用。


在黔江片区新冠肺炎集中救治中心投入使用后,郭述良还创新性地提出了救治中心实行标准化管理的战略理念,即救治过程同质化、均质化,各类流程标准化、规范化,临床资料结构化、数字化和电子化。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创建和实施,为黔江地区新冠病毒肺炎救治中心的医疗活动提供了客观依据,数据的规范填写和标准化管理对中心运行产生了积极作用。



牵头制定“新冠病毒感染预检分诊和筛查流程”,成为重庆市卫健委标准并在全市推广


为进一步加强重庆市新冠肺炎重型和危重型病例医疗救治工作,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郭述良在2月5日举行的重庆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组市级专家组第一次组长会议上提出,调整优化新冠病毒感染的预检分诊和筛查流程,把防御关卡前移,在患者筛查接诊第一步就做好规划。


根据在重庆市黔江片区担任新冠救治专家组组长的经验,郭述良设计出检验和筛查两个项目路径,为了方便医生开具医嘱,还上线了套餐医嘱——新冠肺炎门诊症状和检查表单式套餐。这种套餐化的路径简洁、清晰、明了,医生进行勾选就能够快速分检诊断。


此外他还提出,根据发热症状把患者分诊到新冠肺炎筛查门诊是不全面的,应综合“发热、急性呼吸道感染、不明原因肺炎、新冠肺炎密切接触史”等多方面分诊患者,才不会出现漏诊、误诊;现阶段只根据核酸检测阳性确诊为新冠肺炎也是不够的,核酸检测中咽拭子假阴性较多,检查结果回示后,应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CT影像等综合判断;为了增加检测灵敏度,应在不同部位采集标本,包括咽拭子、痰液、肛拭子、大便,任何一项呈阳性,都应确认为感染;还要增加复检率,提高对无症状感染者的检出率,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由郭述良设计,重医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敖知医师制定的“新冠病毒感染预检分诊和筛查的流程”、“新冠肺炎电子检验、检查单成套医嘱”经市卫健委审批,被采纳为新冠肺炎门诊筛检标准,并在全市推广。


拟定“三圈”防控策略,促进万州疫情防控形势整体趋稳向

“将医护人员分成危重症组、重症组、普通组、巡回组等多个小组,各自负责不同片区,形成层层金字塔式管理体系;对危重症病人的救治管理实行一对一,即一名病人对应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层层强化、落实责任;日常管理实行表单制度。”郭述良来到万州后,为万州三峡中心医院“实现治疗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均质化”开出“良方”,并在市委市政府、市卫健委及集中收治中心医院的帮助下,迅速从市级层面调集救治设备和专业团队,开展关键技术,制定精准管理流程和制度,开展专业培训,为万州区在短时间内全面控制疫情打下基础。


针对万州片区的整体救治形势,郭述良还提出了“三圈”管理策略,即把整个万州片区的救治形势化分成三个圈,最里面的是重型、危重型救治圈,中间是普通型救治圈,最外面是院外区县圈。


第一圈的重点工作是早诊早治。专家组派出巡回组前往各区县,首先展开对当地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其次检查各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是否做到早诊早治、是否规范化诊疗病人;制作万州片区各级医院重症患者每日排查零报告单,要求各级医院的每个科室均要筛查重症病人是否合并有新冠肺炎并零报告,以便及时发现早期治疗。


第二圈要防止普通型转化为重型、危重型。市级专家组和三峡中心医院的多学科专家组联合起来,对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每天进行梳理,除了梳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还要梳理各脏器潜在合并症并及时处置,防止他们向重症和危重症转化。迄今为止,仅一例拒绝用药的患者由普通型转为重型,无一例重型转化为危重型,有效地阻击了病例的重型化、危重化。


第三圈是最核心的重型和危重型病例圈。“集中最精锐的呼吸重症和多学科专家,大幅提升人员配置和技术支撑,打歼灭战、解决存量,尽最大努力抢救,减少病死率。”郭述良说,三管齐下、三圈联动,既减少新增病人,又防止普通型向重型、危重型转化,同时争取把最里面的危重和重型病人抢救回来,实现逆向转化。


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市卫健委、区卫健委以及三峡中心医院连同专家组的协同配合下,整个万州区的疫情防控形势呈现出趋稳向好的积极态势,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郭述良(左四)


“身在其中,为曾经经历过而感到欣慰!


2月10日21:50,央视新闻1+1栏目主播白岩松连线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存荣,谈重庆抗“疫”。“在节目中看到我们在黔江区开展的工作,包括救治中心的建立,病例讨论,创新性的病例报告、趋势曲线分析等,很亲切,身在其中,为曾经经历过而感到欣慰!”郭述良在自己的微信圈留言。


“有时候病人的病情如泰山压顶,医生得用自己的肩膀和血肉之躯抗住。”疫情爆发以来,郭述良深入重庆市各区县,共参与和组织181名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救治工作,无一例死亡。


在担任黔江救治组长时,秀山患者孙某病重,当地医院提出需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郭述良赶往秀山指导,他深入病房查看患者后,反向调整了治疗方案,使患者病情迅速好转,6天后成为重庆市第三例病愈出院患者。他在黔江、秀山来回奔波,带领市级专家组治愈了渝东南首例确诊患者。努力抓住救治的关口,尽全力提高治愈力、降低病死率,这是郭述良追求的目标。


此外,郭述良还带领团队培训了重庆市各区县的疫情防控人员近1000名,从科室层面向湖北输送抗“疫”医疗队员20名,亲自参与重医附一院与孝感中心医院的重症患者远程ECMO救治。


当下的全民抗“疫”进入到攻坚阶段,郭述良正铆足干劲,与千万个白衣战士一道,在阻击新冠肺炎的泥泞路上坚定前行。


附:郭述良同志基本情况介绍


    重医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教授,中共党员,第三批学术技术带头人,首批重庆英才计划名家名师,首批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多次受重庆市卫健委指派担任重庆市与呼吸相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曾担任2017年重庆市百草枯集体中毒事件专家救治组组长,创造了37例患者无一例死亡的奇迹;2019年 担任重庆市H1N1甲流救治专家组组长;担任重庆市2019年圭亚那输入性集体组织胞浆菌病临床救治组组长,10例患者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