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疫一线的市级专家组成员里,有这样一位集才情、智慧与坚毅于一身的女专家,从大年初二开始,她的工作和生活都转移到了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一个多月来,她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医院对面的小超市,回复家人的信息最快也得3个小时左右。繁忙的工作让她温柔的脸庞上写满了疲惫,可是在胜利到来之前,她不愿放松分毫。
她就是重庆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重医附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主任医师童瑾。
自疫情发生以来,童瑾已经离家50多天了。一个多月来,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她和医护团队总算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时候,一批又一批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童瑾是市级专家组成员、重医附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主任医师。大年初二一早,她就火速赶往位于万州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投入到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中。
1月25日(大年初一)晚上,童瑾接到通知,她将作为市级专家组组员前往三峡中心医院支援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并嘱咐她带好三天的衣服。
童瑾平时工作很忙,两三个月才见父母一次。女儿念大一,她忙起来也没时间听孩子汇报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的情况。她原本打算利用假期好好陪陪家人,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命令来了就服从!”童瑾想,好在三天过后就可以回来,“时间也不算太长。”
然而,让童瑾没想到的是,到了万州后,三峡中心医院接收的病人一直在持续增加。随后,三峡中心医院被确定为渝东北片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周边10多个区县的重症病例将送到这里接受医疗救治。
“根本就走不开。”到1月底,送到三峡中心医院的患者越来越多,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有时一天多达20多人。
童瑾白天查房、会诊,时常参与病人抢救,晚上回到房间整理一天的工作,再深入研究这个“最新的敌人”。童瑾坦言,一忙碌起来,其实就忘了回家的事儿。
2月5日,沈某在三峡中心医院治愈出院。他是一名危重症患者,到医院时病情比较危重,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变化快,治疗难度大。
在介绍沈某的治疗情况时,童瑾称,随着这名危重症病人治愈出院,大家对治疗方案和步骤更加坚定,已经逐步探索出一种治疗经验。
初战告捷,童瑾已在一线奋战了11天,带来的衣服已经反复穿了好几遍。有人提议设立AB组,让大家轮流休息,也可以回家拿取换洗的衣服。
“初步探索出了救治经验,临阵换人不利于病人救治。”童瑾与专家们认为,两批专家轮换容易造成工作脱节,新的专家到来又要重新认识病人、熟悉病情。而医院收治的病人却越来越多。
大家表示,“能够坚持,还是继续坚持。”就这样,童瑾继续留在了一线,她列了一个衣物、日用品清单,让女儿先后两次快递到了万州。
2月12日是童瑾45岁生日,专家组成员为她定制了一个蛋糕。因为地址是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店家特地在蛋糕上写下“向白衣战士致敬,你们辛苦了”的话语,同时赠送了大包的饼干。
“这给了我家的温暖。”童瑾说,市级专家组的成员彼此精诚团结,他们与三峡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合作愉快,大家精神上都是快乐的,生活上又相互关心,充满了干劲儿,繁重的救治工作能承受、生活的困难也能克服。
“监护室江某病情突然加重,需要专家指导工作!”2月20日晚8点,原本负责普通组的童瑾临危受命,要求即日起接管危重症组的患者江某。
随着通知而来的是沉甸甸的责任。一晚上,童瑾电话不离手,指导监护室开展救治工作,直到凌晨2点才稍微停歇。6点刚过,闹钟还没响,她又打开信息,了解情况,然后匆忙洗漱后奔向病房,整理医嘱、穿戴防护品,一心想早点到隔离病房里看看患者的情况。
“闭式引流管有血块堵塞。通一通,再看看引流管是否在胸腔?”一上午,童瑾防护服下的头套湿了又湿,护目镜的视野也越来越模糊,两层口罩下的她憋红着脸,坚持完成了最后一项操作,“救人的念头凌驾一切,那么危险的动作,完全没想过个人安危。”同组成员有些敬佩地说。
简单吃过午餐,童瑾又投入患者的病情讨论,时不时掏出手机,关注危重症群里的最新动态。晚上8点,MDT讨论结束,童瑾回到自己的房间,埋头整理一天的工作。深夜12点,小小的单间里,灯火通明……
“第一天接手危重症组,忙碌的战役已经打响。”从负责最初的普通组,再到目前的危重症组,童瑾表示,尽管累,但只要哪里需要她,她的战场就在哪里。
童瑾常参与专家组的病例讨论,每次都是持续几个小时,面对疫情,她奉献着自己所有的力量,仍然每天都挂着甜美的笑容。
“童医生,我是新冠肺炎康复者,想来献血浆,要怎么做?”早上6:30,童瑾接通电话,耐心地为咨询者讲解捐献过程。一小时后,她又拨通了血站的电话,联系他们做好准备工作。
自血浆疗法开启以来,童瑾前后联系了100来位康复者,作为一个市级专家,她总是充当血浆管理工作的联络员,毫无怨言。尽管接收了危重症组工作,但童瑾还时常经顾着血浆管理的事儿。现在,她得随时看手机,因为既要关注危重症群里的最新动态,又要接听关于血浆工作的电话。
童瑾说,血浆工作琐碎复杂,要与院长、血站、管床医生、病人等多方面联系,实际上就是个联络员。尽管血浆工作暂时交出去了,但遇到主动联系的病人,她还是一一协助办理。
因为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还处于不断加深的过程,童瑾每天总会给自己留点时间学习最新的知识,跟踪病情的发展与走势,挑灯夜读到凌晨12点是日常标配。她说,只有不断更新对新冠病毒的认识,才能做好每一阶段的防控、救治,应对每一个未知的到来。
童瑾的手记中有这样一段话:“面对这个‘魔鬼’,我们没有怕!面前的道路虽艰苦,但这条路上也闪烁着星星点点的温暖之光……” 童瑾说,只有医生离家战斗在一线,患者才会早日治愈回家团聚,她一定会坚持到最后。
在举国上下全民抗疫的攻坚阶段,童瑾始终一以贯之,把医者的初心烙在“疫”线上,铆足干劲与生命赛跑、与病毒搏斗,这朵铿锵玫瑰始终绽放在抗疫前线,坚持到最后胜利的一刻!
“我没有逆行,只是前行在原本的道路上,那条我们一直都在行走的道路。”正如童瑾所感叹的那样,病房的正常运转,需要领军人物,也需要许多埋头苦干、脚踏实地的无名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