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信息

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

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要闻  >  正文

战疫重医人㉗丨刘文文:我们的病人没有家人陪伴,我们就是他们的家人

发布时间:2020-03-31阅读量:[]

   


重医附一院胃肠外科副护士长刘文文有15年临床护理经验,也是重庆市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队员。2月11日,作为附一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她奔赴孝感,抗击疫情。


出征前夕,她提前十六天为女儿庆祝了八岁的生日。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迎难而上 打造一支坚强可靠的护理团队


在孝感中心医院,刘文文担任ICU护士长,摆在她面前的困难很多。她所在的这支危重症支援护理队伍由重庆三家医院的22名护士组成,平均年龄只有28岁,分别来自不同的科室,仅有6名护士是重症专业出身。


不同单位、不同科室和专业的护士配搭在一起,非常考验团队的协作性。


急诊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平均每位患者静脉微量泵入的药物5种左右,ICU里还应用了当前最新的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如此高的难度和强度,对队员的心理和专业素养来说都是巨大挑战,可挑战远不止于此。


   

刘文文在出征仪式上


经过梳理,她争分夺秒解决了眼下最紧迫的难题:工作流程制定、工作职责划分、院感SOP的制作及上墙、物品和设备的归类及标识、队伍整合。从无到有,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有了基础,也能保证队员们尽快进入战斗状态。她带领团队连夜线上学习呼吸机、CRRT,还请其他队员协同进行ECMO现场教学。在她高效率的带领下,短时间内,团队成员就拧成一股绳并迅速进入自己的角色。

刘文文回忆:“上下班坐车的路上交流的是盲插鼻空肠管的经验,夜间微信群里分析的是CRRT的故障处理,甚至连吃饭时微信交流的内容,都是某清醒病人的饮食需求以及我们怎么运送进去的问题。”


在紧张繁重的工作状态下,刘文文完成了线上业务培训3次、现场教学讲授1次、护理质控会3次、疑难病例讨论1次、医护联合查房3次,整个队伍迅速融入角色。同在孝感的战友都说,刘文文说话语速极快,逻辑非常清晰,这个小小的“姐姐”身体里面有着大大的能量。


视病人如亲人 悉心护理 守卫生命


“时间根本不够用!”这是刘文文每天最大的感受。ICU里95%以上的患者都处于昏迷状态,生活不能自理,经常一身、一床都是屎尿。


因为疾病的特殊性,除了护理专业的事务以外,ICU清洁工、护工的工作都落到了护士身上。


“戴帽子、戴N95、穿隔离衣、戴手套、戴脚套、戴护目镜、戴面屏……进入ICU后的重症护理人都长一个样,大“疫”面前,这套“安全卫士”的装备,让我们相互的物理距离更远,让我们的脚步更慢,却让我们彼此的热血融合得更醇更烈。”刘文文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为这些患者做清理,没有人抱怨,没有人退却。刘文文说:“病情特殊,我们的病人没有家人陪伴,我们就是他们的家人,我们苦点累点是应该的!


翻身、擦拭身体、查看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吸痰……在重重防护之下,身手矫捷的刘文文,为病人翻个身就已经全身湿透,每次翻完身都要喘上好几口气。护目镜的雾气几乎遮挡眼睛全部的视线,看药名也要花平日1.5倍的时间,甚至是避光泵连接管的棕色也和回血的红色分不清。但刘文文所有注意力都在不断变化的生命体征数字上,常常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工作时的刘文文


ICU是危重症患者抵抗死神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里的战斗是最紧张最危险的。有天,刘文文正在病房忙碌却碰上了ICU停电,这对依赖各种电子设备的危重症病人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护士们马上聚拢到病床旁,刘文文迅速带领大家推抢救车、连接呼吸皮囊,准备给病人实施人工辅助通气。五分钟过去了,电终于来了。因为照料妥当,病人平安无事。


“这五分钟像过了漫长的五个小时”,她现在想来依然觉得后怕,因为稍有闪失,就是一个家庭的悲剧。

2月18日,是刘文文来到孝感后最开心的一天。前几天因病情危重转急诊ICU的2个病人,经救治后病情好转,同时在这一天转出ICU。其中一位质朴的大姐,得知要转到普通病房时,兴奋得想穿上鞋子走出ICU。


虽然这份喜悦感同身受,为了安全,刘文文还是把她劝住了,最终让专业转运人员推床完成转运。“没有什么事比看到患者病情的好转更让人开心的了,这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ICU里日与夜的守护,就是为了让病人得到及时的救治,早日康复。


缓解队友压力 积极主动看问题


在附一院精神科医生杜莲的眼中,李文文总能用积极主动的眼光看待问题,不仅缓解同事们的压力,也给大家带来更多阳光的力量。


2月28日,杜莲到达孝感后第一天进入病房。来到医院后,接他们的就是护理队伍的队长——刘文文。刘文文一路走着,一边带领他们熟悉工作环境,一边介绍着病区的情况,期间不断地回答大家的各种疑问,整个过程干脆利落、语速极快,逻辑清晰、详略得当。


杜莲印象最深刻的是刘文文给护士们介绍工作的方式,她口中的“一个坏消息,四个好消息”让杜莲心生敬佩。


“首先,要告诉你们一个坏消息,那就是我们的任务真的非常繁重。与平时工作的模式有较大的改变。这里的病人因隔离需要,不会有家人陪伴,除了常规的治疗护理专业的事情以外,我们还要去照顾患者的基本需要,完成生活护理,包括协助患者吃喝拉撒,帮助患者去应对隔离中带来的各种不适应,换句话说,我们就是病人的家人……”刘文文说,这是唯一的“坏消息”,接下来就是很多好消息。


杜莲和其他人都屏住呼吸竖起耳朵,大家不知道这种情况下还能有什么好消息呢?


   

刘文文正在面向新来的队员发言


刘文文说:“第一,忙可以让你们忘掉疫情的压力,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似乎一下子就到换班时间了;第二,现在国家给我们准备的物资保障非常丰富,防护用品足够保证一线医护人员的安全。而且我们面对的是确诊的患者,不仅知道敌人在何处,而且弹匣里装满了子弹,最重要的是全身都有防弹衣保护着,这样还需要害怕吗?”


看着大家渐渐放松的神色,她接着说出第三条好消息:“大家平时都是每天工作8小时。现在为了保证队员的休息,护士们都是每4小时轮换一次,可能在白天,也可能在凌晨,确实挺辛苦,经常都会错过饭点,也会影响睡眠,但是,相信姐妹们4小时一倒班完全没问题,毕竟我们是一群已经习惯了两班倒或者三班倒节奏的人啊!”


“还有最后一条好消息,虽然现在很辛苦,值班都是忙不过来,但是大家每天关注疫情,全国各地控制得越来越好了,所以入院患者的数量慢慢都在减少,出院的患者会越来越多,你想咱们的工作不就是越往后越轻松了吗?”


几个好消息说下来,听得护士们都点头称是,一时间心理压力小了很多。


充满安全、温暖和爱的团队


“这22朵默语花啊,关闭凛冽寒风中的地狱之门,叩开ICU里的天堂之窗,迎来春风十里花摇曳,换回人间烟火千里香。”


这是刘文文写的诗《22朵默语花》,22朵默语花代表着护理团队里的22位护士。她想尽可能多地记录下和战友在急诊ICU里同甘共苦的每一细节,“我是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在一起,我觉得好安全,也好温暖。”


刘文文总说自己常常被来自队员的爱包围着——陈海月老师像妈妈,每天指导队员“穿衣”,唠叨着每个防护细节;张川林心细,从缓冲区到ICU病房,一点一滴地向大家梳理院感防控的漏洞及建议;周宇值完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微信群里写下满大篇的分析和掏心掏肺的经验分享……


   

刘文文剪掉了自己长发,取下护目镜的她,

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爱是相互付出。队长刘文文的默默奉献,队员也全记在心里。“人手不够,虽然她是护士长,也立马加入组上倒中夜班”“她老是怕我休息不好,处处保护着我”“跟着文文姐就格外放心” ……队员们细说着刘文文温暖的日常,她身上带着强大的感染力,她走到哪里就把队伍指向哪里。


ICU里永远灯火通明,常常分不清楚是白天还是黑夜。一路走来大家互帮互助、并肩作战,他们顶着高强度的压力,和病毒生死鏖战。“只有我们跑得快点、再快点,才有机会换来病人的平安健康。”


3月28日,重庆赴孝感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143名队员踏上归途,刘文文和她的队友终于盼来了胜利的曙光,荣耀凯旋,“春天到了,我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平安回家!”



来源:重医一院基层党建微信公众号  暖罗专号微信公众号

编辑:蔡雨齐  宗华月  涂念

排版: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