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信息

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

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要闻  >  正文

我校附一院陈国俊教授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时间:2019-01-07作者:附属第一医院 科研处阅读量:[]

近日,我校附一院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陈国俊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Brain》(IF=11.199)在线发表了题为“MMP13 inhibition rescues cognitive decline in Alzheimer transgenic mice via BACE1 regulation”(MMP13抑制剂通过调节BACE1减轻了APP/PS1小鼠的学习和记忆损害)的论文。该论文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发病机制,并利用这种机制找到了一种具有潜在治疗价值的小分子药物。


陈国俊教授系该论文通讯作者,我校朱炳林博士和龙艳硕士为共同第一作者,该论文被该期杂志选为Editor’s  Choice。

我国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阿尔茨海默病等常见的老年痴呆性疾病,对老龄人口健康已经带来重大安全威胁。

现已明确,BACE1催化产生的beta-淀粉样蛋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尽管全球各大制药公司已经投入重金研发相关新药,但尚未取得明显突破。

经过长达10年的不断探索,陈国俊教授团队围绕阿尔茨海默病活细胞模型,通过高通量扫描发现了一些小分子物质。经过进一步验证,找到了一种对细胞外金属基质蛋白酶13(MMP13)具有抑制作用的小分子物资CL82198。该小分子对BACE1表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更为重要的是,MMP13影响了BACE1蛋白翻译过程。

该发现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有关BACE1翻译新机制的阐述,解释了为什么阿尔茨海默病大脑中是BACE1蛋白而不是mRNA显著增加。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即在减轻bate-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同时,让部分的BACE1仍然具有功能,这就避免了由BACE1完全阻断带来的副作用,因此在设计和构思上具有很强的创新。三是该先导分子的发现,必将有助于早日开发出具有我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

陈国俊教授认为,beta-淀粉样蛋白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机制和判断疗效的生物学标记。因此,以beta-淀粉样蛋白产生的关键酶为中心,紧密联系多种细胞生物学机制,从逻辑学上应该更有研究意义,可望为推动后续研究带来新的突破。团队研究中的一些相关发现已经先后在FASEB J, 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和Cellular Molecular Life Science等杂志得以发表。

陈国俊教授早年师从于我校著名神经病学专家沈鼎烈教授,先后在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完成博士后训练,先后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匹兹堡大学工作学习长达10年之久,取得了突出学术成就,并于2011年回到母校,长期聚焦阿尔茨海默病专职从事研究工作。

论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brain/article/142/1/176/5263696